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永恒主题之一,而以服务健康养生为宗旨的营养学也因此成为人类永恒的显学。然而人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所形成的营养学,既有体系宏博的特点,又有相互抵牾的分歧。建设“健康中国”,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全人类所积累的营养学智慧?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在由网易新闻和毛铺联合打造的泛文化ip节目《毛铺和文化录·中国和力》| 马冠生(下)中,从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入手,提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才更加有利于“健康中国”的建设。
马冠生教授在节目中也坦称,他的营养学是以西方医学和营养学为学术背景,但他又处于中国传统生活习惯的环境中,且长期从事科研与科普工作,因此对于人类营养学科的立科之本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利用人类营养学的智慧来致力于构建“健康中国”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案,他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科研与科普相配合,马冠生教授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阈和求真务实的科普方式,与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为品牌导向的毛铺酒一样,秉持产品品质之道,同时以实际产品践行“和而不同”。一口喝三香,更有草本浆,毛铺以黄金配比融合“浓、清、酱”三种地标原酒,又创新性的添加更多草本活性成分,从酿造过程到产品体验都使人感受到毛铺酒更多的和而不同,这也正是毛铺努力传播提倡的健康饮酒新理念和目标。
以下是《毛铺和文化录·中国和力》| 马冠生(下)的内容摘选:
营养与均衡之和
陈铭:如您所说,现代医学是以循证和理性为基本脉络,中医可能是结构主义的,是更宏观,更大而化之的。但在传统医学当中有这样的说法,药食同源,您怎么看?您觉得这个跟现代的医学模式或者说研究的结果是吻合的吗?
马冠生:是,因为药食同源就是最早对食物和药物之间的划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中国老祖宗有神农辨药尝百草,在很大程度上就知道有很多的本身既是食物,又有药理作用的食材。包括我们平常用的八角、花椒,还有我们平常说的枸杞、山楂、葛根等等,很多又能作为药物,又能作为食物,但是有些不适合于我们作为日常的饮食。实际也是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逐步形成了药食同源的说法。
陈铭:枸杞、山楂、苦荞麦、葛根,它们对我们生活健康带来的益处集中体现在哪里?
马冠生:在近二十年来,在整个营养学,还有食物成分的研究中,有一个热点研究,我们叫做植物化合物,或者叫植物化学物,在这些植物性食物当中,包括刚才说的苦荞这类的谷类食物,还有水果、蔬菜当中发现了一些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是我们平常所需要的营养素。我们平常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能量,包括蛋白、碳水,还有脂肪、矿物质、维生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化合物,实际上是对我们人体的健康是有益的。例如苦荞当中含有一些黄酮类的化合物。而大豆当中,则含有大豆异黄酮,葛根里边也含有黄酮类的植物化合物。研究发现这些植物化合物,在抗炎症,抗致突变、抗疲劳方面有很多作用。而且有些已经产品化、商业化了,把植物化合物当中有益的成分提取出来做成保健食品,供人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目前大豆异黄酮、番茄红素、玉米黄素等等,是这些年研究的热点。
马冠生:还有一个疗效的关系,刚才提到的啤酒加枸杞,啤酒加枸杞能加几个枸杞,它的有效成分有多少,真正要起作用,可能还是要遵循适量的原则,保持一定的量,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陈铭:您刚才提到的饮食结构的多样化所发挥的作用,是不是也是我们和而不同的一种体现?
马冠生:食物的多样不仅仅强调它的多样,实际上还要强调一个合理的搭配,因为不同种类的食物含的营养素是不一样的,只有合理的搭配,才能满足我们人体对于40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跟整个食物环境、外界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合理的膳食,实际上首先要以维护我们的健康为目的,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陈铭:所以各种食物吃到肚子里是我们胃内的和而不同,成比例的营养膳食搭配与外界的自然又是一次和而不同的过程。
饮食与运动之和
陈铭:刚才更多聊健康,聊的是吃喝饮食,您也提到了运动的重要性,运动对我们的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您觉得运动和饮食哪个跟健康的关系更加密切?
马冠生:简单地说,我们在营养学里强调吃动平衡。
陈铭:吃和动要和。
马冠生:对,在这个营养学里边也是有很多的平衡,像刚才说的吃动平衡,还有一个水平衡,你喝的水和排出的水要平衡,还有酸碱平衡等等,有很多平衡,体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这个动要消耗能量,我们吃是要获取能量,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吃进去的能量跟消耗掉的能量,要正好差不多,才能维持我们体重的正常,好比吃得多了,动得少了,你就会超重肥胖,超重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还是很多慢性疾病产生的危险因素。我们要强调吃和动的平衡,当然动也要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从专业角度说,只要是能引起我们骨骼肌收缩,引起能量的增加,都叫身体活动。
马冠生:我们原来在北京市中年人群当中做过调查,无论是在家拖地、洗碗、洗衣服,当然现在都是洗衣机洗衣服,最早人工洗衣服的时候,这些家务型的身体活动,对健康也是有益的。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身体活动对我们的健康不仅有益,对于疾病的预防,对于压力的缓解也都是有益的。
陈铭:有人说早起运动特别好,晨练公园里很常见,有的说睡前运动好,还有人说黄昏的时候最好,也有人说下午好,您说有一定之规吗?
马冠生:实际上更多地还是看个人的习惯,有的喜欢早睡早起的,可能运动的时间就不一样,有的是晚睡晚起的,有的是去健身房的,有的是愿意享受跟大自然的融合,所以每个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说动则有益,只要你动起来,对你健康就有益,适量的运动对健康有促进的作用。
陈铭:时间没有规定,要根据情况来看。还有一种说法,吃完饭半小时最好不要动。
马冠生:这有一定道理,因为食物还在胃里,例如有些孩子,刚吃完饭去跑跳,就容易呕吐。有一次我去公园碰到一个孩子,孩子可能吃食物吃得比较多,还没有进行一个初步的消化吸收,马上活动剧烈,就引起了呕吐。
陈铭:还有一个关键词,也是年轻人非常看重的热门词语,就是减肥,当然大家也说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一方面运动,一方面控制饮食,这两项上,您是怎么排序的,您觉得哪个更重要一些,有没有一些小建议给到年轻的朋友们?
马冠生:它俩同样重要。
马冠生:管住嘴和迈开腿同样重要,实际操作的时候,具体到每个人,有的可能对于管住嘴更重要一些,更容易做到一些,有的更愿意运动,可能通过运动减重更容易一些。因为我们吃是摄入能量,人体肯定需要能量,没有能量我们身体这台机器就运转不了了,无论是工作、学习、睡觉、心跳等等,所有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我们生命就不能存在,因此我们通过吃来获得能量,我们通过动去消耗这个能量,吃的能量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能获得很多的能量,好比说我们吃个肉包,在短时间内,可能一两分钟内能摄入很多能量,但是能量消耗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比如一千千卡的能量,可能要走半个小时才能消耗掉。管住嘴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就要少吃,但是你对于吃的渴望非常大,可能管住嘴比较难。
陈铭:您刚才说到生活细节,包括运动的时候,其实运动的时候穿什么,也是一个问题,关于倒春寒您有没有什么建议给到观众朋友?
马冠生:咱们有一句老话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到底怎么去循证,我没有循证,因为春天整个气温尽管在不断地回升,但是它还是比较冷的,穿少的话,身体受了冷以后,机体的抵抗力容易降低,因此免疫力就会降低,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增加得病的机会。并不是穿得少一定得病,但是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春天的时候,一方面在能量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上要保证,另外一方面还是要注意保暖,不能美丽冻人。
健康科普的现状与发展之和
陈铭:马教授在整个科学界都享有盛誉,近些年您的重点慢慢从科研往科普上转移,现在网上关于健康方面的文章、知识,可以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道该信什么,您有没有什么建议帮大家去粗存精,做一个简单的筛选呢?
马冠生:这方面我们也是经历了由乱到治的过程,包括营养圈、健康圈。
马冠生:这些传言的危害从小的方面会误导人们,大的方面则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对于科普信息的传播,还是要去增强自己的鉴别能力,首先要选择可靠的信息来源,首先相信政府机关,政府部门,例如市场管理总局,它现在都有定期发布食品安全提示。到了春秋季注意不要去采野生的蘑菇,到了秋季,贝类容易引起中毒等等,都会有健康的提示,也有营养方面的。
还有咱们国家卫健委政府的网站,也是一个可靠的信息源。再就是传统的媒体,像健康报、大众医学,都是非常科学严谨的。还有一些网络平台,为了辟谣,国家专门成立了辟谣平台。再就是找可靠的拥有专业背景的自媒体。首先要看看它的背景是什么样的,它的来源可靠不可靠,可靠的话我们就可以相信。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要增加辨别能力。再就是提高科学素养,营养素养,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陈铭:前些年科普这块,尤其互联网上都声音特别杂乱,近些年情况有所好转。您怎么看待现在的健康科普,您觉得科普和科研之间有没有办法形成一个更健康、更紧密的合作,来打造健康和力?
马冠生:它肯定是一个和力。
陈铭:是一个表与里的关系?
马冠生:是这样一个理念,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自己认为,科研跟科普实际上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双翼。
陈铭:两个翅膀。
马冠生:对,这两个翅膀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科研实际是为我们科普提供依据,提供证据的。科普过程当中,又能遇到很多科学的问题,通过科普我们又能提出来很多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又需要我们进行科研,通过科研解决科普当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甚至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它并不矛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我们现在整个科普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前几年团队也有过一些调查,关于科研人员开展科普的情况,现在很多科研人员开展科普是义务,或者是自愿的形式,我们缺少鼓励机制,奖励机制。
陈铭:最后我有一个脑洞问题想向您请教。这个脑洞是关于未来的一个畅想,关于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有尊严、健康地活着,您脑海中那个蓝图是什么?您所有的科研和科普最后是为了一个什么目标在奋斗?
马冠生:那个蓝图就是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实现。今天谈了很多健康,涉及个人、环境、组织的相互关系,个人就是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则是健康的管理,很多健康的管理正在实践开发,可能再过一二十年,跟我们目前的方式,会有一个很大变化,可能对整个生命过程会有更好的管理。例如准备生小孩了,备孕的时候,可能会有相关基因的检测,营养的建议,营养的准备。
陈铭:从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马冠生:对,出生前就开始。出生以后,健康的管理,营养的配比,可能也会提高,包括今后可能我们不仅更健康,更长寿,还会有心理的愉悦,生命质量的提升。
现在ai人工智能正在被不断地开发利用,今后可能会有各种的人工智能走入到我们的生活,包括智能的冰箱,可能你购买了食物,往冰箱一放,可能这个冰箱就知道了,你都存了哪些食物,合适不合适,你放的时间太长了,冰箱提醒你,这种食物不适合吃了,应该扔掉了,你买这个食物不合适等等,人工智能会给到非常健康的管理,会融入我们生活之中。可能那是我们健康中国建设,基本上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高级的目标,人们的生活会更有幸福感,更有获得感。
陈铭:您说的这一幕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经常见到,回到家里,马上有一个语音的播报,您今日摄入维生素、糖分、淀粉是多少,您需要什么运动,推荐什么运动方式等等。科技帮我们做好了梳理,这其实是我们对科技发展的诉求,就是为人服务,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您刚才这么一说,我脑海中大致浮现出几个画面,也许二到三十年之后,首先生命长度将获得延展,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深度、宽度的延展,我们有多元的尝试,我们有自由的选择。同时我们还需要生命的厚度,需要一些时间来沉淀,来体悟,来感受极致的愉悦。有时候需要生命的高度,需要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更长远的格局和胸襟,来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更进一步的规划和畅想。最后离不开生命的温度,因为我们有社会结构,我们有周边这种和谐包容的环境,我们有家庭,有工作,有不断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情感的牵绊。
《毛铺和文化录·中国和力》是网易新闻与毛铺共同打造的高端泛文化类访谈节目,由主持人、知名辩手陈铭主持,对话文化、财经、科技、健康、教育等领域12位行业翘楚,一起探寻中国“和”文化思想。
网易传媒隶属于网易集团,旗下涵盖行业领先的新闻门户业务以及移动资讯平台业务,集中运营网易门户、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公开课等核心内容产品,是“内容消费升级的引领者”。
本次节目联合出品方毛铺,正是“和而不同”的代表:毛铺酒融浓、清、酱三香地标原酒,含多种活性成分,一口喝三香,更有草本浆;毛铺酒兼容并蓄、品味独具,蕴含着包容向上、守正创新的文化价值。
和而不同,匠心毛铺。以和,见自我,见时代,见世界。